淋巴瘤诊断的常识
文章简介:淋巴瘤诊断的常识,淋巴系统遍布全身那么诊断淋巴瘤该怎么做呢?下面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淋巴瘤诊断常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淋巴瘤大家了解吗?患上淋巴瘤你可知道该怎么办么?对淋巴瘤的治疗你有了解吗?只有身体好,才能有其他的追求。
1、 谓淋巴瘤?临床分几类?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可见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肿瘤性增生。
临床按肿瘤细胞特征、疾病起病方式、淋巴结外组织器官的的涉及率、病程进展以及对治疗反应的不同将淋巴瘤分为两类,即霍杰金病(HD)和非霍杰金淋巴瘤(NHL)。
2、 什么是HD?其发病特点是什么?
HD是一种淋巴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是由于恶性细胞即R-S细胞在反应性炎性细胞的基础上恶性增殖的结果。
其特点:①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内,早期发病部位往往是体表单侧性的一组或单个淋巴结,以后累及其他部位淋巴结和/或淋巴器官和组织。②该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③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肝脾肿大,盗汗、乏力、晚期有贫血、发热、恶病质等。④组织病理学上显示多形性细胞成分,主要出现典型R-S巨细胞。
3、 淋巴瘤的发病情况如何?
ML 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左右,其中80%为NHL,HL仅占5%,近20年来,全世界NHL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而HL则显著下降,在我国也是类似情况,以上海为例,1972~1974与1993~1994年间的标化发病率男性升高33.3%(由3.3/10万升至14.4/10万)每年上升1.5%,女性升高了66.2%(由1.8/10万升至6.0/10万),每年上升2.3%,而HL发病率则明显下降,男性由1.0/10万降至0.3 /10万,下降了67.9%每年下降4.4%,女性从0.6/10万降至0.3/10万,下降了52.2%,每年下降3.5%。
4、 淋巴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淋巴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迄今未阐明,病毒病因学说颇受重视,但迄今尚缺乏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组织学的有力佐证。免疫功能低下与淋巴瘤的易感性有关,ML发病的可能机制:
由于持续或反复的自身抗原刺激,或异体器官移植的存在,或免疫缺陷患者的反复感染,免疫细胞发生增殖反应,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障碍,导致T抑制细胞的缺失或功能障碍。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反应缺少自身调节控制,最终出现无限增殖,导致淋巴瘤发生。
5、 淋巴瘤的典型淋巴结病理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典型特征有三:①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的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破坏;②被膜周围组织同样有上述大量细胞浸润;③粘膜及被膜下窦也被破坏。
6、 淋巴瘤有何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不一,变化多端,亦无需特殊性。共同特点为淋巴结或淋巴结以外部位的无痛性进行性增生肿大,约半数病人最早发生于颈部淋巴结,先由一处开始,然后累及多处,并逐渐增大和增多,肿大的淋巴结富有坚韧感,可以活动而无痛性,晚期多能粘连成团块,如果压迫神经亦可引起疼痛。少数病人可起始于深部淋巴结或内脏淋巴结组织。
深部淋巴结肿大时,可压迫或浸润邻近的组织或器官而产生压迫症状,如侵犯喉返神经可使发音嘶哑,纵膈被波及可致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及上腔静脉综合征等。部分病人也可以发热、盗汗;肝脾、胃肠、骨髓、骨骼、脑及皮肤、五官病变及其他特殊表现亦可见到。
看了以上介绍你对淋巴瘤的发病因素了解了吧! 肿瘤专家说,想避免淋巴瘤的发生要注意劳逸结合,多食清淡食物,要多注意观察淋巴瘤,如有身体不适感,请立即去正规肿瘤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淋巴瘤病情!
(责任编辑:编辑102)
- 上一篇:淋巴瘤放疗的分类说明
- 下一篇:淋巴瘤的检查方式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