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淋巴瘤:规范治疗,并非“绝症”
文章简介:当心淋巴瘤:规范治疗,并非“绝症” ,每年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专家表示,淋巴瘤是我国上升速度最快的肿瘤疾病之一,目前发病年龄已经呈“两极化”趋势,免疫力低下的青少年和老年人成为淋巴瘤的主要袭击对象。
不久前,26岁的女演员徐婷因淋巴癌在京去世引发社会关注。对于公众来说,“淋巴癌”“淋巴瘤”都是恐怖的名词,能无情地吞噬美好的生命;然而对于这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人们却所知有限。
每年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专家表示,淋巴瘤是我国上升速度最快的肿瘤疾病之一,目前发病年龄已经呈“两极化”趋势,免疫力低下的青少年和老年人成为淋巴瘤的主要袭击对象。
不可忽视的淋巴结肿大
重视锁骨、腋窝、手肘后、大腿根等部位出现的无痛、非活动性淋巴结肿大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淋巴瘤的起因比较复杂,目前医学界一般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关。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以每年3%至4%的速度递增,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肿瘤。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淋巴瘤新增病例发病率为88.2/10万,其致死率为52.1/10万。
据医学专家介绍,淋巴瘤作为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可通过四大途径来预防:
一是作息规律、饮食健康、放松心情、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二是注意远离有害化学物品,尤其是装修污染,因为甲醛和苯都可能诱发淋巴瘤;三是建议16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四是要密切注意身体浅表肿大淋巴结的变化,如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更应高度警惕。在几个预防手段中,最后一点常常被忽视。
由于恶性淋巴瘤表现比较隐匿,初期没有痛感,易被误认为感冒或劳累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临床上因此而延误治疗的情况时常发生。因此,专家提醒:一旦发现颈部、锁骨、腋窝、手肘后、大腿根等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又没有疼痛等感觉,经过抗炎治疗后无效,就要高度怀疑淋巴瘤。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市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主任张会来提醒:“其实感冒时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也很多,我们需要进行鉴别。如果遇到比较韧的淋巴结,活动度较差,而且逐渐增大,或者病人伴有低烧的话,就要格外小心,到专科医院来进行进一步的确诊,排除一下是不是淋巴瘤。”
不能相信的“伪神医”
淋巴瘤患者免疫力低下,不正规的拔火罐等治疗,可能加重病情
一般来说,霍奇金淋巴瘤发病年龄通常在16至34岁或55岁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在50至70岁之间。
而临床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淋巴瘤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化,在天津市肿瘤医院过去5年中收治的3000余例淋巴瘤患者中,一个发病年龄高峰是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而30岁以下的患者也在逐年递增,最年轻的只有十几岁。这些病人以早期恶性淋巴瘤为主,早期恶性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70%,但仍有20~30%患者会复发成为晚期淋巴瘤,而晚期淋巴瘤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问题。
淋巴瘤类型繁多,目前已知的有80余种病理类型,不同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方案也不同。准确分型及其完整规范的首次治疗,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并治愈该病至关重要。恶性淋巴瘤患者需要进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患者的治愈率可达到50%以上,因此,早期治疗的成败至关重要。
举例来说,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但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是可怕的“花季杀手”。据湖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生邓坦介绍,此类淋巴瘤对化疗高度敏感,可沿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儿童患者长期生存率甚至可达90%,成人患者长期生存率也有30%~40%。
徐婷患病后,曾经接受过“伪中医”的治疗,延误了病情。对此,专家提醒,淋巴瘤患者切忌选择不正规的中医治疗。因为淋巴瘤患者免疫力极其低下,容易出现反复感染,针扎会增加感染机会,拔火罐会导致皮下淤血,对血小板缺乏的患者来说会加重病情。
为提高淋巴瘤治疗有效率,据了解,天津将成立淋巴瘤MDT多学科会诊中心,集合淋巴瘤专业病理专家、放疗科专家、生物免疫治疗专家、影像科专家等,共同对始发和复发病人进行精确诊断和有效的初始治疗以及随访管理和疗效评估。
张会来表示,成立这个中心,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实现精确诊断。“首先要对那些处于早期的病人、病情复杂难以诊断的病人,给出精确的诊断。另外还要跟踪治疗疑难病例,对于这些病人,一些医疗机构进行初步诊断可能还可以,但一旦出现耐药、进展、复发等情况,可能就束手无策了。我们希望为这部分病人也提供很好的咨询和帮助,给他们治愈的机会。”
(责任编辑:编辑102)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